关于印发《合肥市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1 06:30:17   浏览:922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合肥市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安徽省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合肥市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合办〔2006〕15号

各县、区委,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省部属驻肥有关单位党组(党委、党工委):

  现将《合肥市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暂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
2006年3月21日



合肥市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公文处理工作效能,适应“三个服务”和“三大推进”要求,更好地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安徽省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省委办公厅印发的《中央、省委文件印发、阅读和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暂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公文处理是包括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立卷归档在内的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三条 党的机关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要切实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四条 本实施细则中,党的机关公文主要指以下几种形式:

  中央文件主要形式包括:《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发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发电》、《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中办通报》等。

  省委文件主要形式包括:《中共安徽省委文件》、《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员会》、《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文件》、《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中共安徽省委、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密码电报、内部明电以及《皖办通报》等。

  市委文件主要形式包括:《中共合肥市委文件》、《中国共产党合肥市委员会》、《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文件》、《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中共合肥市委、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密码电报》、《内部明电》以及《合办通报》、《会议纪要》等。

  第五条 市委办公厅负责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中央、省委和市委文件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六条 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一)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二)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

  (三)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四)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五)通知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及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周知的事项。

  (六)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七)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
  
  (八)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

  (九)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十一)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十二)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十三)函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十四)会议纪要用于记载和表达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七条 党的机关公文由版头、份号、发文字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机关印章、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等组成。

  (一)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或者括号标明文种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联合行文一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二)份号即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在公文首页左上角。秘密公文应当标明份号。

  (三)密级公文的秘密等级,标注在公文首页左上角、份号下方位置。保密期限标注在秘密标志右侧,并用“★”号将两者隔开。

  (四)紧急程度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紧急文件应当在文件首页左上角、密级下方位置分别标明“特急”、“加急”,紧急电报应当在电报“等级”栏内分别标明“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度和发文顺序号组成,标注于版头下方居中或左下方。联合行文,一般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年度、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六)签发人密码电报、内部传真和上报公文应当在发文字号右侧标注“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标注在“签发人”后适当位置。联合上报的公文,应同时标注各联署机关签发人姓名,签发人姓名标注在文头之下右侧位置。

  (七)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和文种三部分组成,位于红色横线下方,居中排印,并要根据字数多少合理分行排列,注意保持词意的完整性。有公文文头的,可以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标题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八)主送机关指主要受理公文的机关,主送机关名称应当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在标题之下、正文左上方,顶格排印。决议、决定、规定、意见、通报、会议纪要等直发公文,主送机关标注在主题词下方、抄送机关上方。

  (九)市委文件的主送机关按照党的机关公文行文规则,一般表述为:各县、区委,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省部属驻肥有关单位党组(党委、党工委);市委、市政府联合行文时,一般表述为:各县、区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省部属驻肥有关单位。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其他表述形式。

  (十)正文公文的主体部分,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位于标题或者主送机关下方。文中结构层次序数,应按“一”、“(一)”、“1”、“(1)”的顺序使用。

  (十一)附件公文附件应当置于主件之后,与主件装订在一起,并在正文之后、发文机关署名之前标明附件的名称和顺序。有的也可在正文中加括号注明。附件顺序应在附件首页左上方注明。

  (十二)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位于正文的右下方。联合行文时,各联署机关名称应当平行排列。如遇末页无正文的情况,应在该页左上方加括号注明“此页无正文”。

  (十三)成文日期成文日期以机关领导人签发或会议通过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签署的日期为准。成文日期必须写明年、月、日全称,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在发文机关署名右下方。决议、决定、规定、意见、通报、会议纪要等直发公文,可将成文日期加括号标注于标题下方正中,同时省去落款。

  (十四)印章除会议纪要和有特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外,公文应加盖发文机关印章。请示、报告等上行文一律加盖印章。用印位置在成文日期的上侧,要求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

  (十五)主题词由反映公文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成,标注在公文末页下部、抄送机关上方。所有正式公文,均应按上级机关的要求和《公文主题词表》标注主题词。

  (十六)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内容的上级、同级、下级和不相隶属机关。抄送机关名称标注于印制版记上方。

  (十七)印制版记由公文印发(翻印)机关名称、印发(翻印)日期和印制份数组成,位于公文末页下端。在公文末页尾部所印的两条横线中间,左侧注明印发(翻印)机关名称,右侧注明印发(翻印)日期。底线下面右侧加括号注明印制份数。印发日期和印制份数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第八条 公文主标题一般使用二号标宋或宋体字,副标题一般使用三号楷体字,小标题一般使用三号宋体字或三号黑体字。正文一般使用三号仿宋体字。

  第九条 公文用纸幅面规格采用16开型(长260毫米,宽184毫米),左侧装订。

  第四章 公文起草

  第十条 起草公文应当做到:

  (一)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领导机关的有关指示、规定,以及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

  (二)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

  (三)注意各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四)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文字精练,表述准确,篇幅简短。

  (五)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等要准确。公文中汉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符合国家发布的标准方案,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符合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同一公文中,计量单位和数字的使用应前后一致。

  (六)合理使用文种,使公文的名称与表达的内容、要求相一致。

  第十一条 公文文稿内容如涉及其他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主办部门应主动与有关方面协商,统一意见。如果意见不一致,要如实反映,提请领导协调和裁决。

  第十二条 公文文稿送领导签批时,首页应附公文拟稿封面(送审签),注明行文范围、缓急程度、秘密等级、起草部门等。一般公文的起草应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五章 公文校核

  第十三条 为确保公文质量,公文文稿在送领导人审批之前,均须专人进行校核。公文校核的内容是:

  (一)报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二)是否确需行文,且符合行文规则;

  (三)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是否同现行有关规定相衔接,所提的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

  (四)文种选择是否准确,行文范围是否恰当;

  (五)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和文字表述、缓急程度、秘密等级、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是否准确、恰当,汉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的用法等是否符合规定;

  (六)涉及有关部门业务的事项是否经过协调并取得一致意见,是否已履行规定的审批、会签手续。

  第十四条 公文校核必须严格、认真,并明确具体责任人。如文稿已经领导人审批,经校核需作涉及内容的实质性修改,须报原审批领导人复审。公文校核应在1个工作日完成。

  第六章 公文签发

  第十五条 公文须经本机关领导人审批签发。重要公文由机关主要领导人签发。联合行文,须经所有联署机关的领导人会签。党委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授权发布的公文,由被授权者签发或按照有关规定签发。领导人签发公文,应明确签署意见,并写上姓名和时间;若圈阅,则视为同意。

  领导人一般不接收和签发未经办公厅(室)审核的公文。领导人签发公文一般应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七章 行文规则

  第十六条 行文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第十七条 向上级机关行文,一般应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如需其他相关的上级机关阅知,可以抄送。向上行文不得越级,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

  第十八条 党委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向下级党委的相关部门行文。党委办公厅(室)根据党委的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行文;党委的其他部门,不得对下级党委发布指示性公文。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协商一致时,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第十九条 必要时,同级党委的各部门之间、党委各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可以联合行文。凡属政府及其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应由政府或政府所属部门行文,一般不搞党政联合行文。

  第二十条 向上级机关请示问题,应当一文一事,不应当在非请示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请示事项涉及其他部门业务范围时,应当经过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后上报;经过协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当在请示中写明。党委各部门应当向本级党委请示问题。未经本级党委同意或授权,不得越级向上级党委主管部门请示重大问题。

  第二十一条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请示,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其请示事项。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应当抄送受文单位的另一上级机关。

  第二十二条 党的各级机关的公文,应送办公厅(室)秘书部门按规定程序统一处理。除特殊情况外,不得直接报送领导同志阅批。

  领导同志一般不要阅批直接报送的、未经办公厅(室)秘书部门登记处理的公文。报市委或市委办公厅的公文,由市委办公厅秘书二室归口处理。

  第二十三条 党委办公厅(室)对不符合行文规则或不规范公文,如属于政府部门工作的,不以党组(党委)名义报上级党的机关的,越级上报的,没有主报机关或同时主报党委政府的,使用文种错误或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的,未使用文件红头、应盖而未盖单位公章或没有单位领导人签字的公文,由秘书部门退回呈报机关。

  第八章 公文办理和传递

  第二十四条 公文的办理分为收文办理和发文办理。收文办理包括公文的签收、登记、拟办、请办、分发、传阅、承办和催办等程序。发文办理包括公文的核发、登记、确定份数、印制和分发等程序。

  (一)签收签收公文要逐件清点,重要文件要逐页查点,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发文机关查询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急件要注明签收的具体时间。

  (二)登记登记须将公文标题、顺序号、收文时间、发文机关、成文日期、发文字号、密级、缓急时限、份数、主送机关、办理情况及反映公文运转流程的事项等,逐一登记清楚。

  (三)拟办秘书部门对需要办理的公文根据内容和工作需要提出办理意见,按程序送秘书长、办公厅(室)负责人批办。

  (四)请办秘书长、办公厅(室)负责人根据受权或有关规定,将需要办理的公文注请主管领导人批示或者主管部门研办。对需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注明主办部门。

  (五)分发秘书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或者办公厅(室)负责人批办意见,将公文分送有关领导人和部门。中央、省委和市委非紧急的普发性文件,在2个工作日内分发分送完毕;紧急公文随时办理,确保1个工作日内办毕。

  (六)传阅对于需要领导人传阅的公文,由秘书部门根据领导人批示或者授权,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公文送有关领导人阅知或者批示。文件的阅读传达严格按照文件发布层次和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扩大或缩小阅读传达范围。要严格履行公文传阅登记手续,随时掌握公文去向,避免漏传、误传和延误。为杜绝横传,领导人阅后应直接退回秘书部门,绝密级公文阅后应立即退回。办理公文传阅时,一般情况下传阅件按领导人排序由前向后递送,前一位领导阅完后,应在1个工作日内送到下一顺序领导手中,确保当日无公文积压。

  (七)承办承办部门在办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凡属承办部门职权范围内可以答复的事项,应直接答复呈文部门;凡涉及其他部门业务范围的事项,承办部门应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协商办理;凡须报请上级机关审批的事项,承办部门应当提出处理意见,并代拟文稿,一并送请上级机关审批。公文承办部门要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一般公文应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八)催办秘书部门对公文的承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紧急或者重要公文应当及时催办,对一般公文应定期催办,并随时或者定期向领导人反馈办理情况。

  (九)核发秘书部门在公文正式印发前,对公文的审批手续、文种、落款、附件、密级、主题词等进行复核。

  (十)印制密级公文应当在机要印刷厂(或一般印刷厂的保密车间)统一印制。印制公文要做到准确、及时、规范、周正、清晰、整洁、安全、保密。公文印制应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急件要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二十五条 公文处理中,应当使用符合存档要求的书写工具和材料。需要送请领导人阅批的传真件,应当复制后办理。

  第二十六条 密级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或机要通信)传递、密电传输或者计算机网络加密传输,不得密电明传、明电密电混用。机要交通(机要通信)人员在传递密级公文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确保公文安全。

  第九章 公文管理

  第二十七条 党的机关公文应由党办秘书部门统一管理。一般只发给组织,不发给个人。

  第二十八条 密级公文的发放传达范围,应当严格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不得自行扩大阅读和传达范围。

  第二十九条 密级公文未经发文机关批准或授权,不得自行复制。经批准复制的,应与正式印发的公文同样管理。

  第三十条 绝密级公文应当由秘书部门指定专人管理,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对密级公文,各单位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接收、传递。

  第三十一条 中央、省委和标有密级的市委文件,按年度进行清退和销毁。各部门、各单位要在每年5月底前完成上年度上述文件的清退工作,同时将有关清退情况写出书面报告,经本部门、本单位文件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签字后报市委办公厅。有关中央和省委文件清退和销毁情况,由市委办公厅秘书二室向省委办公厅文书处报告。

  市委办公厅秘书二室负责发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各县区委、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省部属驻肥有关单位的所有中央文件、省委文件和市级密级文件的清退和销毁工作。上述三类文件其他部门和单位无权自行处理。任何个人均不得自行销毁密级公文。

  (二)公文清退由各级秘书部门负责。清退密级公文时,由秘书部门列出清单,收文单位按清单清理。公文清退工作情况,每年向同级保密部门报告一次。

  (三)销毁密级公文,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并经主管领导人审核批准,由两人以上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严禁向废品收购部门出售密级公文。

  第三十二条 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按照有关规定将需要归档的公文移交上级档案部门,其他公文统一登记销毁。工作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必须及时将本人保管、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

  第十章 公文立卷归档

  第三十三条 公文办理完毕后,应按照有关规定由经办部门将公文的定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收集齐全,按《安徽省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档案工作暂行规定》要求整理归档,移交机关档案室。任何个人不得保存应归档的公文材料。

  第三十四条 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立卷归档,相关机关存复制件。机关领导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其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的机关立卷归档。

  第三十五条 调阅、摘抄或复制归档公文,应按有关规定履行批准登记手续。

  第三十六条 属于市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机关档案室应按照《档案法》有关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并同时移交符合安徽省《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细则》标准的机读档案目录。

  第十一章 公文保密

  第三十七条 公文处理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及有关保密法规,严守党的保密纪律,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的安全。凡泄露或出卖党和国家秘密公文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十八条 党内公文的密级,按其内容及如泄露可能对党和国家利益造成危害的程度,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不公开发表又未标注密级的公文,按内部公文管理。

  第三十九条 发文机关在拟制公文时,应当根据公文的内容,按有关国家秘密事项范围的规定,严格划分密与非密的界限。对于需要保密的公文,要根据内容准确标注其密级。

  第四十条 秘书部门要建立健全各项保密制度。重要公文在酝酿、起草、修改、讨论过程中,要注意保密。打印密件应在机关文印室进行,废件废面要及时销毁。发出的秘密公文要有不同的密封标记。秘密公文不得随意带出,绝密公文内容不准摘抄。严禁携带绝密公文出境,因公携带其他秘密公文出境,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第十二章 公文处理责任制

  第四十一条 党的机关的办公厅(室)对公文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职、责、权划分,实行岗位责任制。要加强督促检查,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

  第四十二条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管理和指导,高标准、严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党办主任是本部门、本单位公文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党办工作的负责人对公文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

  第四十三条 要严格公文交换制度,各公文交换单位应严格按每周一、三、五(下午上班时间)公文交换的时间要求,准时参加公文交换。

  第四十四条 要严格急件办理制度,对急件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随时通知相关单位;各单位接通知后,必须无条件按照要求在第一时间办理。

  对于不按通知要求办理的和不按时参加公文交换的单位,市委办公厅要及时通报批评。

  第十三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厅、市委办公厅印发的参阅材料、会议材料等的管理,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四十六条 存储中央、省委、市委文件的磁盘、优盘、软盘、光盘等介质,按所存文件的最高密级管理。未经市委办公厅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文件在非涉密网络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

  第四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并由市委办公厅负责解释。




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
二00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防火安全工作管理规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防火安全工作管理规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53号)


  现发布《北京市防火安全工作管理规定》,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刘淇
                          二000年三月十三日




第一条 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单位)的防火安全工作,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的防火安全委员会,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内各单位的防火安全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各部门负责督促、检查本系统各单位遵守本规定。
中央在京机关负责督促本机关及其所属在京单位遵守本规定。
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在上级公安消防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监督检查防火安全工作的落实。
第四条 本市防火安全工作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度(以下简称安全责任制)。
单位应当落实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防火安全职责,并按照下列规定逐级建立安全责任制:
(一)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并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人为防火责任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二)建立消防工作组织,配备或者指定防火工作人员,负责日常防火安全管理工作。
(三)建立各部门、各工种、各岗位的防火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实行目标管理,逐级落实,把防火安全工作与本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和劳动安全同计划、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
第五条 单位应当履行下列防火安全义务:
(一)制定并落实防火安全管理措施。
(二)建立本单位实施安全责任制的考核、奖惩制度。
(三)定期进行灭火技术训练;防火安全工作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内部进行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及时制止、纠正违法、违章行为;对暂时难以消除的火灾隐患,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
(五)对公安消防机构指出的火灾隐患,在规定期限内予以消除。
(六)完善消防设施和器材;消防设施和器材有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七)防火值班、巡逻人员坚守岗位,不得脱岗,并掌握防火和灭火基本知识。
(八)火灾扑灭后,未经公安消防机构许可,不得进入、撤除、清理火灾现场。
(九)不得不报告或者延误报告火灾情况。
(十)贯彻执行本市规章规定的其他有关防火安全义务。
第六条 公安消防机构发现随时有可能发生火灾危险的部位或者设施,有权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立即改正或者停止使用。
第七条 对贯彻实施安全责任制和履行防火安全义务成绩突出的单位,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在经营活动中违反本规定第五条规定的,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存在火灾隐患,经公安消防机构通知逾期不改正,未发生火灾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发生一般火灾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发生重大火灾的,处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发生特大火灾的,处1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上5000以下罚款。
第十条 本规定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
1990年9月17日市人民政府第32号令发布的《北京市防火安全责任制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2000年3月13日

关于印发劳动保障部门贯彻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印发劳动保障部门贯彻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了新世纪前十年我国妇女发展的目标、任
务以及有关政策措施,是指导和推动新时期我国妇女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确保纲要中
提出的有关劳动保障领域的各项目标如期完成,我部制定了《劳动保障部门贯彻落实〈中国
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劳动保障部门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 (以下简称《纲要》)有关劳动保
障方面的要求,保障广大妇女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以及特殊劳动保护方面的合法权
益,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促进妇女就业。

1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女性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

2调整妇女就业结构,提高妇女就业质量。逐步提高妇女在新兴产业、行业就业的比例
;提高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比例;

3落实男女平等的就业原则,用人单位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
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4加强妇女教育与培训,提高妇女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
争能力。

(二)保障妇女的劳动权益。

1.实现男女同工同酬;

2. 落实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法规,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女性禁忌的劳动,解决女职工
在劳动和工作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其安全和健康。

(三)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

1.建立生育保险制度,2010年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

2. 合理确定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切实保障女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促进生
育保险向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二、政策措施

(一)拓宽妇女就业领域。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就业的稳定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
服务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为妇女就业创造
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充分考虑妇女就业的特殊需要,努力开发适合女性特点的就业岗位
。引导妇女转变就业观念,采取非全日制就业、季节性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实现自主就业。
加强妇女就业服务,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普遍开展针对女性特点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促
进妇女实现充分就业。

(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将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调整纳入法制化轨道,指导企业结合本单位生
产经营特点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落实男女同工同酬原则。加大执法监察力
度,对于违反《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招聘中随意提高女性录
用标准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企业违反规定,强迫女职工从事禁忌劳动范围的劳动、低于
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女职工劳动报酬、不与招用的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不为女职工缴纳社
会保险费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依法纠正和处理。

(三)改善女职工的劳动条件。

健全和完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加强对女职工“四期”特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
政策的宣传教育,普及女职工劳动保障法律知识,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制意识、女职工自身的
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相关配套措施,将推进生育保险工作纳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中,制定生育保险覆盖面年度计划以及监督检查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实行生育保险社会化管
理服务,加强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监督。

(五)加强职业培训。

根据职业变化需求和妇女从业人员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就业前培训
、在职培训和转业培训,提高妇女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积极探索建
立妇女终身培训体系。

(六)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

面向广大农村妇女开展各种适用技术培训,帮助其向非农产业转移;发展乡镇企业,加
快小城镇建设,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为农村妇女在非农产业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三、组织实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贯彻落实《纲要》是未来十年劳动保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要将妇女劳动保障工
作纳入劳动保障事业总体规划,加强对妇女劳动保障工作的领导,成立分级领导组织机构,
层层落实责任制。我部妇女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协调小组继续承担指导各地贯彻落实《纲要
》的工作。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成立工作协调小组,推动妇女劳动和社会
保障工作的开展。

(二)制定实施方案或计划。

将《 纲要》的实施纳入劳动保障工作的议事日程,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各省、 自
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按照本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的
实施方案或计划,实事求是地确定本地区未来十年促进劳动保障领域妇女发展的目标任务,
提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政策措施。

(三)加强监测评估工作。

各地结合常规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对每年度本地落实《纲要》实施方案情况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做好统计调查和分析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
保障部门每年11月30日前,上报本年度贯彻落实《纲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