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23:06:05   浏览:945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两个国际劳工公约的决定

(1990年9月7日通过)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际劳工组织1951年第三十四届大会通过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和1976年第六十一届大会通过的《三方协商促进实施国际劳工标准公约》。


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

(1951年第三十四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

国际劳工组织大会:
经国际劳工局理事会的召集,于1951年6月6日在日内瓦举行第三十四届会议,
决议通过关于本届会议议程第七项所列“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原则”的若干提议,
决定这些提议应采取国际公约的方式,
于1951年6月29日通过下列公约,此公约可称为1951年同工同酬公约。
第一条
本公约中:
a、“报酬”一词,系指通常的、基本的或最低的工资或薪金,以及雇主因雇用工人而直接或间接向其支付的其他任何现金报酬或实物报酬;
b、“男女工人同工同酬”一词,系指无性别歧视的报酬率。
第二条
⒈凡会员国,应通过与现行决定报酬率的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手段,促使并在与这种方法相一致的条件下保证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原则适用于全体工人。
⒉此项原则可通过下列方法予以适用:
a、国家法律或法规;
b、依法制订或认可的决定工资的办法;
c、雇工与工人之间的集体协议;
d、同时采用上述几种方法。
第三条
⒈在有助于本公约各项条款的实施时,应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根据所从事的工作对各种工作岗位进行客观评定。
⒉进行这种评定所使用的方法可由决定报酬率的机关确定,如报酬率系由集体协议决定,则须由有关各方确定。
⒊凡因从事不同工作而由上述客观评定所规定的工人之间的不同报酬率,在与性别无关的情况下,不得被视为违反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原则。
第四条
凡会员国应与有关雇主和工人组织适当合作,以实施本公约各项条款。
第五条
本公约的正式批准书应送交国际劳工局局长登记。
第六条
⒈本公约应仅对批准书已经局长登记的国际劳工组织会员国有约束力。
⒉本公约应自两个会员国的批准书已经局长登记之日起十二个月后生效。
⒊ 此后,对于任何会员国,本公约应自其批准书已经登记之日起十二个月后生效。
第七条
⒈依照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第35条第2款送交国际劳工局局长的声明书,应依下列各款指明:
a、有关会员国承允将本公约的规定不加修改完全实施的领地;
b、该会员国承允本公约的规定加以修改后实施的领地,并附送此项修改的细目;
c、本公约不能实施的领地,在此种情况下,并说明其不能实施的理由;
d、该会员国在对情况未作进一步研究以前,暂缓决定的领地。
⒉本条第1款a项与b项所称的承允,应视为批准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具有批准书的效力。
⒊任何会员国对于在原送声明书中依照本条第1款b、c或d项所作的任何保留,此后可随时以另一声明书予以全部或局部撤销。
⒋任何会员国在依照第九条规定有权解除本公约时,可向局长送交声明书,在其他任何方面修改其以前声明书的内容,并叙明其所举领地的现状。
第八条
⒈依照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第35条第4款或第5款送交国际劳工局局长的声明书,应指明本公约的规定是否将不加修改或加以修改而实施于有关领地;如此项声明书指明本公约的规定将修改而实施时,应即列举此项修改的细目。
⒉有关的一个或多个会员国或国际机构,此后可随时以另一个声明书全部或局部放弃援引其在此前任何声明中所作任何修改的权利。
⒊有关的一个或多个会员国或国际机构,在依照第九条规定有权解除本公约时,可向局长送交声明书,在其他任何方面修改其以前声明书的内容,并叙明有关本公约实施的现状。
第九条
⒈凡批准本公约的会员国,自本公约起始生效之日起满十年后可向国际劳工局局长通知解约,并请其登记,此项解约通知书自经登记之日起满一年后始得生效。
⒉凡批准本公约的会员国,在前款所述十年期满后一年内未行使本条规定的解约权利者,即须再遵守十年,此后每当十年期满,可依本条规定通知解约。
第十条
⒈国际劳工局局长应将国际劳工组织各会员国所送交的一切批准书、声明书和解约通知书的登记情况,通知本组织全体会员国。
⒉局长在将所送交的第二份批准书的登记通知本组织各会员国时,应请本组织各会员国注意本公约开始生效的日期。
第十一条
国际劳工局局长应将他按照以上各条规定所登记的一切批准书、声明书和解约通知书的详细情况,送交联合国秘书长按联合国宪章第一百零二条进行登记。
第十二条
国际劳工局理事会在必要时,应就本公约的实施情况向大会提出报告,应审查可否将本公约的全部或局部修正问题列入大会议程。
第十三条
⒈如大会通过新公约对本公约作全部或局部修正时,除新公约另有规定外,应:
a、在新修正公约生效时,会员国对于新修正公约的批准,依法应为对本公约的立即解除,而不适用上述第九条的规定;
b、自新修正公约生效之日起,本公约应即停止对会员国开放批准。
⒉对于已批准本公约而未批准新修正公约的会员国,本公约现有的形式及内容,在任何情况下仍应有效。
第十四条
本公约的英文本与法文本同等作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实施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北京市财政局等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实施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北京市财政局等



第一条 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以下简称“两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征收。
第二条 “两费”的征收维持现行办法不变。
第三条 “两费”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
第四条 “两费”实行专用票据制度,专用票据的印制,使用、管理按市财政局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发的《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专用票据管理制度》执行。
第五条 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应按照规定将征收的“两费”90%上缴同级“财政专户”,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其余10%上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按市财政局指定的帐号于每季末十日内将各区县和市工商局机关(含局属分局、所)上缴的
“两费”存入市财政局“财政专户”。
第六条 缴入同级财政专户的“两费”,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经同级财政批准的收支计划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款,同级财政部门根据“两费”的入库情况及时办理拨款手续,用于保证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支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到财政部门的拨款后应按照规定的用途
使用。
有关汇交和下拨“两费”的开户银行以及帐号的设置,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商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七条 “两费”实行财政预决算审批制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京财综(1997)90号文件规定编制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市场管理和个体工商户管理的业务支出,按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
第九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两费”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规章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严密会计核算手续,自觉接受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上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对于截留、坐支和挪用、转移“两费”收入和隐瞒不报以及不经许可拖
欠的单位,一经查出,没收全部违纪金额,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十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工商局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执行,凡过去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开支范围
一、临时人员经费:包括经市政府批准的未纳入公务员系列的市场管理人员及临时雇请的人员的费用开支。
二、业务费:包括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水电费、办公房租赁费、取暖费、维修费、燃料费、养路费、保险费等。
三、资料印刷费:包括证、照、表册、票据、帐、卡、统计资料、档案盒(袋),以及法规文件汇编、资料等印制购置费的开支。
四、会议费:包括各种会议的开支。
五、着装及劳保费:包括着装费及劳保用品费。
六、教育培训及宣传费:包括职工教育费、业务培训费以及宣传用书刊、公告、图片制作、展览等费用开支。
七、设备购置费:包括办公桌椅、文件柜、保险柜、印制器具、计算机、通讯工具、车辆等购置费。
八、市场规划补助费:根据政府统一规划的要求,用于市场的拆迁改扩建的费用补助。
九、房屋建设维修费: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房屋建设投资及维修费用。
十、集体福利及奖励:按规定开支的集体福利和奖励等。
十一、个协经费:指拨付给个体劳动者协会的费用。
十二:办案经费:包括办案人员的差旅费、补助费,对案件举报人、协助办案单位或个人奖励等。
十三、其它



1997年6月20日

中共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关于印发《中共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关于领导干部交流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中共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


中共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关于印发《中共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关于领导干部交流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2年5月19日,中共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党委),郑州烟草研究院党委,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党委:
实行干部交流是我国干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树立全局观念,以积极的态度选派和接收干部,改变个别单位存在的干部派不进、调不出的状况。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组织纪律性,自觉珍惜这一锻炼的机会,一旦组织作出交流决定后,交流干部教要愉快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为了使干部交流工作规范化,研究制定了《关于领导干部交流的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经验和问题望及时报告国家局。

附件:中共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关于领导干部交流的暂行规定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决定》,在烟草行业有计划地对干部进行交流,是全面培养干部,提高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改善领导班子结构的重要措施,也是进一步考察干部德、能、勤、绩的一个重要方法。为了搞好这项工作,现作如下规定:
一、关于干部交流的形式和对象
(一)调动性交流。各级领导干部为交流的主要对象。通过交流使领导班子改善结构,优化组合,增强整体功能。调动性交流属于长期交流。
(二)上岗前交流。各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根据培养目标,进行上岗前的锻炼。上岗前交流属于短期交流,时间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一般不得少于一年。
(三)挂职交流。一方面是从国家局、省局机关缺乏实践经验的中青年干部中,挑选有培养前途的同志到基层挂职锻炼;另一方面是从基层挑选年富力强,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到国家局、省局机关挂职锻炼。挂职锻炼属于短期交流,时间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一般二年左右。
(四)岗位交流。是有计划地对机关干部实行内部岗位调换,特别是对管理人、财、物和执纪监督部门的干部要首先考虑。岗位交流属干部调配的日常工作。
二、关于干部交流的原则
(一)交流干部的去向以行业内部为主,可以是省内和省际间的横向交流,也可以在基层企业和省局、国家局之间的纵向交流。
(二)长期交流的干部占任职单位领导干部职数,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调动手续;短期交流的干部不占任职单位领导干部职数。
(三)短期交流的干部由上级机关向下交流,由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交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由烟草主产区交流到其他地区。在交流期间的职务可以平任或高任,但不作为回原单位后安排工作的依据。
(四)要做好交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当组织作出交流决定后,在本省、市的半月内到职;跨省、市的一个月内到职。对无特殊情况逾期不到职或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可视其具体情况,分别给予严肃批评、免去职务或纪律处分。
(五)不称职干部不列入交流范围。
三、关于交流干部的管理
(一)长期交流的干部属于工作调动,没有交流期,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
(二)短期交流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和交流期满后的工作安排,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原单位党组(党委)和派出机关负责;交流期间由任职单位的党组织协助管理。
(三)交流干部每半年要以书面材料向原单位党组(党委)和派出机关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干部主管部门每年要对交流干部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情况向本人反馈,鉴定材料存入本人档案。
四、关于短期交流干部的待遇
(一)干部交流期间不转户口、行政、工资关系,仍在原单位按原任职务级别享受待遇;在政治方面可按其新任职务(低任按原职务)享受待遇。
(二)易地(跨省、市、县)交流的干部可按规定给予生活补贴,交流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享受探亲假。
(三)要关心交流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五、关于干部交流期满后的工作安排
(一)干部交流期满后,原则上仍由派出单位安排,也可由上级干部部门调剂安排。其职务安排和待遇将根据工作需要及干部德才表现等情况综合考虑。
(二)表现好的后备干部可及时充实进领导班子。
(三)易地交流的干部,因工作需要,本人又愿意留下,由干部主管部门与地方组织部门协商后,办理正式调动和任免手续。
(四)易地交流的干部在办理正式调动和任免手续时,本人要求搬家者,要给予支持,并妥善做好家属安置、子女上学、就业等工作。因本人年龄较大,提出不愿搬家者,可以工作几年后再回原单位。
(五)干部交流期满,需要回原单位安排工作的,原单位要持欢迎态度,积极给予妥善安置。
本规定由国家烟草专卖局人事教育司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