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下发《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0:53:18   浏览:922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下发《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下发《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的通知
财政部




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党中央有关部门,中央直管企业集团,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上海、青岛、厦门、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了做好2000年度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决算报表工作,及时掌握国有建设单位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效果等基础情况,我们根据《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了《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报表编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的汇编范围是:实行独立核算的国有建设单位。包括:当年安排基本建设投资,当年虽未安排投资但有在建工程、停缓建项目和资产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项目的建设单位。但不包括经各级财政部门批准实行基本建设财务和企业财务并
轨的单位。
二、本套报表按照各建设单位的隶属关系上报、汇总,即:中央建设单位由国务院各部门(单位)负责编制、汇总,经审核后上报财政部审核批复;地方建设单位由同级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有关国资部门负
责将本地区的会计决算报表汇总上报财政部;中央和地方拼盘建设项目,按照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比例分别报中央主管部门和地方同级主管部门(同级财政)。
三、各地区、各部门及各建设单位要在做好建设单位资金清理、账务核实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决算报表,保证数据准确、真实、可靠和合法,并按规定认真做好决算报表录入、审核、汇总及上报等工作。
四、需分户编制、录入本套报表的基本单位为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建设单位和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企业。
五、各地区、各部门应将审核无误的决算报表及报表附注、汇总及分户数据软盘,于2001年3月31日前一式两份上报财政部(中央单位分别报统计评价司一份和相关业务司一份)。各地区、各部门决算汇总报表以万元为单位上报,分户数据以元为单位上报,报表附注应对年度基
本建设财务的全面状况做详细说明,特别是对国债专项资金的到位、使用情况做重点说明。
六、凡经财政部审核批准,基建财务与企业财务已经并轨的建设单位,应按照《关于印发〈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和〈企业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办法〉的通知》(财会字〔1998〕17号)规定的报表格式,由各地区、各部门审核汇总后作基建附表上报财政部。
七、《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的“数据处理软件”将另行下发。
各级财政部门和各中央部门(单位)要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所属的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认真做好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的布置、汇总、上报工作。

附件一:

---------------------------------------------------
| |
| 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 |
| |
| |
| (单位公章) |
|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 |
| |
| 财务负责人:___________ |
| |
| 填 表 人:___________ |
| |
| 电话号码:____________ |
| |
| 报送日期: 2001年__月__日 |
| |
| |
| |
|-------------------------------------------------|

|单位统一代码 | |
| |单位性质:1.行政 2.事业 3.企业 □ |
|(各级技术监督局核发) □□□□□□□□□ | |
|------------------------|------------------------|
|隶属关系: □□□□□□—□□□ | |
| |所在地区:(国家标准:行政区划代码)□□□□□□|
| (国家标准:行政隶属关系代码—部门标识代码)| |
|------------------------|------------------------|
|报表类型 0.单户 □ |备用码 □□□□□□|
---------------------------------------------------

资金平衡表
财建01表
编制单位: 2000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资金占用 |行次|年初数|年末数| 资金来源 |行次|年末数|
|----------------|--|---|---|----------------|--|---|
|一、基本建设支出合计 |1 | * | |一、基建拨款合计 |39| |
|----------------|--|---|---|----------------|--|---|
|(一)交付使用资产 |2 | * | |(一)以前年度拨款 |40| |
|----------------|--|---|---|----------------|--|---|
|1.固定资产 |3 | * | |(二)本年预算拨款 |41| |
|----------------|--|---|---|----------------|--|---|
|2.流动资产 |4 | * | |(三)本年基建基金拨款 |42| |
|----------------|--|---|---|----------------|--|---|
|3.无形资产 |5 | * | |(四)本年进口设备转账拨款 |43| |
|----------------|--|---|---|----------------|--|---|
|4.递延资产 |6 | * | |(五)本年器材转账拨款 |44| |
|----------------|--|---|---|----------------|--|---|
|(二)待核销基建支出 |7 | * | |(六)本年煤代油专用基金拨款 |45| |
|----------------|--|---|---|----------------|--|---|
|(三)转出投资 |8 | * | |(七)本年自筹资金拨款 |46| |
|----------------|--|---|---|----------------|--|---|
|(四)在建工程 |9 | | |(八)本年国债专项资金补助 |47| |
|----------------|--|---|---|----------------|--|---|

|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10| | |(九)本年专项建设基金拨款 |48| |
|----------------|--|---|---|----------------|--|---|
|2.设备投资 |11| | |(十)本年维护费拨款 |49| |
|----------------|--|---|---|----------------|--|---|
|3.待摊投资 |12| | |(十一)本年其他拨款 |50| |
|----------------|--|---|---|----------------|--|---|
|4.其他投资 |13| | |(十二)待转自筹资金拨款 |51| |
|----------------|--|---|---|----------------|--|---|
|二、应收生产单位投资借款 |14| | |(十三)预收下年度预算拨款 |52| |
|----------------|--|---|---|----------------|--|---|
|三、器材 |15| | |(十四)本年交回结余资金 |53| |
|----------------|--|---|---|----------------|--|---|
| 其中:待处理器材损失 |16| | |二、项目资本 |54| |
|----------------|--|---|---|----------------|--|---|
|四、货币资金合计 |17| * | |三、项目资本公积 |55| |
|----------------|--|---|---|----------------|--|---|
| 其中:银行存款 |18| * | |四、基建借款 |56| |
|----------------|--|---|---|----------------|--|---|

|五、预付及应收款合计 |19| * | | 其中:基建投资借款 |57| |
|----------------|--|---|---|----------------|--|---|
|1.预付备料款 |20| * | | 其中:国债转贷资金 |58| |
|----------------|--|---|---|----------------|--|---|
|2.预付工程款 |21| * | |五、企业债券资金 |59| |
|----------------|--|---|---|----------------|--|---|
|3.预付大型设备款 |22| * | |六、待冲基建支出 |60| |
|----------------|--|---|---|----------------|--|---|
|4.应收有偿调出器材及工程款 |23| * | |七、应付款合计 |61| |
|----------------|--|---|---|----------------|--|---|
|5.应收票据 |24| * | |(一)应付器材款 |62| |
|----------------|--|---|---|----------------|--|---|
|6.其他应收款 |25| * | |(二)应付工程款 |63| |
|----------------|--|---|---|----------------|--|---|
|六、有价证券 |26| * | |(三)应付有偿调入器材及工程款 |64| |
|----------------|--|---|---|----------------|--|---|

|七、固定资产合计 |27| * | |(四)应付票据 |65| |
|----------------|--|---|---|----------------|--|---|
| 固定资产原价 |28| * | |(五)应付工资 |66| |
|----------------|--|---|---|----------------|--|---|
| 减:累计折旧 |29| * | |(六)应付福利费 |67| |
|----------------|--|---|---|----------------|--|---|
| 固定资产净值 |30| * | |(七)其他应付款 |68| |
|----------------|--|---|---|----------------|--|---|
| 固定资产清理 |31| * | |八、未缴款合计 |69| |
|----------------|--|---|---|----------------|--|---|
|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 |32| * | |(一)未缴税金 |70| |
|----------------|--|---|---|----------------|--|---|
| |33| | |(二)未缴基建收入 |71| |
|----------------|--|---|---|----------------|--|---|
| |34| | |(三)未缴基建包干结余 |72| |
|----------------|--|---|---|----------------|--|---|
| |35| | |(四)其他未缴款 |73| |
|----------------|--|---|---|----------------|--|---|
| |36| | |九、上级拨入资金 |74| |
|----------------|--|---|---|----------------|--|---|
| |37| | |十、留成收入 |75| |
|----------------|--|---|---|----------------|--|---|
| 资金占用合计 |38| | | 资金来源合计 |76| |
-----------------------------------------------------

基建投资表
财建02表
编制单位: 2000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 | | 基建投资拨借款 | 基本建设支出
| | | |---------------------------|------------------
| | | | | 其中 | | 已移交资产 | |
|建设|开工|概| |------------------------| |-----------| |
|项目| |算|累计|国家拨款 | | | |基建投资借款| | | | | | |在建|
|名称|日期|数| |-----|单位|国家|法人|------|企业| |固定|流动|无形|递形| |
| | | | |小|国债专| | | | |国债转|债券|累计| | | | | |
| | | | | |项资金|拨款|资本|资本|小计| |资金| |资产|资产|资产|资产|工程|
| | | | |计|补 助| | | | |贷资金| | | | | | | |
|--|--|-|--|-|---|--|--|--|--|---|--|--|--|--|--|--|--|
| |1 |2|3 |4| 5 |6 |7 |8 |9 |10 |11|12|13|14|15|16|17|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 注 |
-----|-----|
| | | |
待核|转出|项目|项目|
销基| | | |
建支| | | |
出 |投资|性质|类型|
| | | |
| | | |
--|--|--|--|
18|19|20|21|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项目性质:1.新建 2.扩建 3.续建 4.其他
项目类型:1.经营性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2.经营性项目(未实行项目法人制) 3.非经营性项目

待摊投资明细表
财建03表
编制单位: 2000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项 目 | 行次 |本年数|累计数|
|------------------|----|---|---|
|1.建设单位管理费用 | 1 | | |
|------------------|----|---|---|
|2.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 | 2 | | |
|------------------|----|---|---|
|3.勘察设计费 | 3 | | |
|------------------|----|---|---|
|4.研究实验费 | 4 | | |
|------------------|----|---|---|
|5.可行性研究费 | 5 | | |
|------------------|----|---|---|
|6.临时设施费 | 6 | | |
|------------------|----|---|---|
|7.设备检验费 | 7 | | |
|------------------|----|---|---|
|8.延期付款利息 | 8 | | |
|------------------|----|---|---|
|9.负荷联合试车费 | 9 | | |
|------------------|----|---|---|

|10.包干结余 | 10 | | |
|------------------|----|---|---|
|11.坏账损失 | 11 | | |
|------------------|----|---|---|
|12.借款利息 | 12 | | |
|------------------|----|---|---|
| 其中:资金占用费 | 13 | | |
|------------------|----|---|---|
|13.减:财政贴息资金 | 14 | | |
|------------------|----|---|---|
|14.减:存款利息收入 | 15 | | |
|------------------|----|---|---|
|15.合同公证费及工程质量监测费 | 16 | | |
|------------------|----|---|---|
|16.企业债券利息 | 17 | | |
|------------------|----|---|---|
|17.土地使用税 | 18 | | |
|------------------|----|---|---|
|18.汇兑损益 | 19 | | |
|------------------|----|---|---|

|19.国外借款手续费及承诺费 | 20 | | |
|------------------|----|---|---|
|20.施工机构转移费 | 21 | | |
|------------------|----|---|---|
|21.报废工程损失 | 22 | | |
|------------------|----|---|---|
|22.耕地占用税 | 23 | | |
|------------------|----|---|---|
|23.土地复垦及补偿费 | 24 | | |
|------------------|----|---|---|
|24.投资方向调节税 | 25 | | |
|------------------|----|---|---|
|25.固定资产损失 | 26 | | |
|------------------|----|---|---|
|26.器材处理亏损 | 27 | | |
|------------------|----|---|---|
|27.设备盘亏及毁损 | 28 | | |
|------------------|----|---|---|
|28.调整器材调拨价格折价 | 29 | | |
|------------------|----|---|---|
|29.企业债券发行费 | 30 | | |
|------------------|----|---|---|
|30.其他待摊投资 | 31 | | |
|------------------|----|---|---|
|31.合计 | 32 | | |
|------------------|----|---|---|
|32.已摊销数 | 33 | | |
---------------------------------

基建借款情况表
财建04表
编制单位: 2000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 |年初借|本年实际借款数|本年还款数|本年贷款转资本金数|本年豁免数|年末借|
| | | |-------|-----|---------|-----| |
| 借 款 种 类 |行次|款余额|本 金|利 息|本金|利息| 本金 | 利息 |本金|利息|款余额|
| | |---|---|---|--|--|----|----|--|--|---|
| | | 1 | 2 | 3 |4 |5 | 6 | 7 |8 |9 |10 |
|------------------|--|---|---|---|--|--|----|----|--|--|---|
|一、基建投资借款合计 |1 | | | | | | | | | | |
|------------------|--|---|---|---|--|--|----|----|--|--|---|
|(一)拨改贷投资借款 |2 | | | | | | | | | | |
|------------------|--|---|---|---|--|--|----|----|--|--|---|
|(二)国家开发银行投资借款 |3 | | | | | | | | | | |
|------------------|--|---|---|---|--|--|----|----|--|--|---|
| 其中:用软贷款安排的投资 |4 | | | | | | | | | | |
| 借款 | | | | | | | | | | | |
|------------------|--|---|---|---|--|--|----|----|--|--|---|
|(三)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委托借款 |5 | | | | | | | | | | |
|------------------|--|---|---|---|--|--|----|----|--|--|---|
| 其中:基建基金委托借款 |6 | | | | | | | | | | |
|------------------|--|---|---|---|--|--|----|----|--|--|---|
| 其他委托借款 |7 | | | | | | | | | | |
|------------------|--|---|---|---|--|--|----|----|--|--|---|
|(四)部门统借基建基金借款 |8 | | | | | | | | | | |
|------------------|--|---|---|---|--|--|----|----|--|--|---|
|(五)部门基建基金借款 |9 | | | | | | | | | | |
|------------------|--|---|---|---|--|--|----|----|--|--|---|

|(六)国债转贷资金 |10| | | | | | | | | | |
|------------------|--|---|---|---|--|--|----|----|--|--|---|
|(七)特种拨改贷投资借款 |11| | | | | | | | | | |
|------------------|--|---|---|---|--|--|----|----|--|--|---|
|(八)商业银行投资借款 |12| | | | | | | | | | |
|------------------|--|---|---|---|--|--|----|----|--|--|---|
|(九)煤代油投资借款 |13| | | | | | | | | | |
|------------------|--|---|---|---|--|--|----|----|--|--|---|
|(十)停缓建维护费借款 |14| | | | | | | | | | |
|------------------|--|---|---|---|--|--|----|----|--|--|---|
|(十一)国外借款 |15| | | | | | | | | | |
|------------------|--|---|---|---|--|--|----|----|--|--|---|
|(十二)其他投资借款 |16| | | | | | | | | | |
|------------------|--|---|---|---|--|--|----|----|--|--|---|
|二、国内储备借款 |17| | | | | | | | | | |
|------------------|--|---|---|---|--|--|----|----|--|--|---|
| 其中:中央基建储备借款 |18| | | | | | | | | | |
|------------------|--|---|---|---|--|--|----|----|--|--|---|
|三、周转借款 |19| | | | | | | | | | |
|------------------|--|---|---|---|--|--|----|----|--|--|---|
|四、生产自立借款 |20| | | | | | | | | | |
|------------------|--|---|---|---|--|--|----|----|--|--|---|
| 合 计 |21| | | | | | | | | | |
-------------------------------------------------------------

主要指标表
财建05表
编制单位: 2000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项 目 | 行次 | 金 额 |
|-----------------------|----|-----|
|一、汇编建设项目个数(个): | 1 | |
|-----------------------|----|-----|
|(一)经营性建设项目个数 | 2 | |
|-----------------------|----|-----|
| 其中: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项目个数 | 3 | |
|-----------------------|----|-----|
|(二)非经营性建设项目 | 4 | |
|-----------------------|----|-----|
|二、基建计划执行情况: | 5 | * |
|-----------------------|----|-----|
|(一)本年基建计划投资数 | 6 | |
|-----------------------|----|-----|
|(二)本年基建实际支出数 | 7 | |
|-----------------------|----|-----|

|三、交付使用资产情况: | 8 | * |
|-----------------------|----|-----|
| 交付使用资产合计 | 9 | |
|-----------------------|----|-----|
| 其中:用基建拨款形成的交付使用资产 | 10 | |
|-----------------------|----|-----|
|四、基建结余资金: | 11 | * |
|-----------------------|----|-----|
|(一)年初结余资金 | 12 | |
|-----------------------|----|-----|
|(二)年末结余资金 | 13 | |
|-----------------------|----|-----|
|五、本年自筹基建资金: | 14 | |
|-----------------------|----|-----|
|(一)中央各部门自筹基建资金 | 15 | |
|-----------------------|----|-----|
|1.中央财政资金 | 16 | |
|-----------------------|----|-----|
|2.中央各部门预算外资金 | 17 | |
|-----------------------|----|-----|
|3.中央各部门自有资金 | 18 | |
|-----------------------|----|-----|
|(二)省自筹基建资金 | 19 | |
|-----------------------|----|-----|
|1.省级财政资金 | 20 | |
|-----------------------|----|-----|
| 其中:城建资金 | 21 | |
|-----------------------|----|-----|
| 环保资金 | 22 | |
|-----------------------|----|-----|

|2.省级各部门预算外资金 | 23 | |
|-----------------------|----|-----|
|3.省级各部门自有资金 | 24 | |
|-----------------------|----|-----|
|(三)省以下自筹资金 | 25 | |
|-----------------------|----|-----|
|1.省以下各级财政资金 | 26 | |
|-----------------------|----|-----|
|2.各部门预算外资金 | 27 | |
|-----------------------|----|-----|
|3.各部门自有资金 | 28 | |
|-----------------------|----|-----|
|(四)企业自筹基建资金 | 29 | |
|-----------------------|----|-----|
|(五)行政事业单位自筹基建资金 | 30 | |
|-----------------------|----|-----|

|六、本年其他基建资金: | 31 | |
|-----------------------|----|-----|
|(一)社会集资 | 32 | |
|-----------------------|----|-----|
|(二)个人资金 | 33 | |
|-----------------------|----|-----|
|(三)其他单位拨入资金 | 34 | |
|-----------------------|----|-----|
|(四)捐赠 | 35 | |
|-----------------------|----|-----|

|七、国有资产总额: | 36 | |
|-----------------------|----|-----|
|(一)累计基建拨款 | 37 | |
|-----------------------|----|-----|
|(二)国有项目资本 | 38 | |
|-----------------------|----|-----|
|(三)国有项目资本公积 | 39 | |
|-----------------------|----|-----|
|(四)国有投资形成的交付使用资产 | 40 | |
|-----------------------|----|-----|
|(五)国有投资形成待核销投资 | 41 | |
|-----------------------|----|-----|
|(六)国有投资形成的转出投资 | 42 | |
|-----------------------|----|-----|
|(七)上级拨入资金 | 43 | |
|-----------------------|----|-----|
|(八)国有留成收入 | 44 | |
------------------------------------

附件二: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一、报表编制范围
本套报表适用于实行独立核算的国有建设单位。包括:当年安排基本建设投资,当年虽未安排投资但有在建工程、停缓建项目和资产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项目的建设单位。凡经主管财政机关审核批准,基建财务与企业财务已经并轨的建设单位,不在本表编报范围。
二、报表封面
(一)封面内容
本套报表的封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主要反映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决算报表负责人、编报人员情况;下半部分主要反映基本建设单位代码、性质、级次等信息。
(二)指标解释
1.单位名称:指主管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全称。
2.财务负责人:指主管建设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3.填表人:指具体负责编制会计报表的人员。
4.电话号码:指建设单位财务机构所在地的电话号码。
5.报送日期:指报出报表的实际日期。
6.单位统一代码:指各建设单位按各级技术监督部门颁布核发的9位代码填列;如未领取统一代码的建设单位,根据《自编企业、单位临时代码规则》编制。
7.单位性质:指建设单位的性质,分别按行政、事业、企业选择填列。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建设单位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均以企业性质填列。
8.隶属关系:本码由“行政隶属关系代码”和“部门标识代码”两部分组成。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1)中央单位:前6个空格为零,后3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编制。
(2)地方单位:前6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编制。具体编制方法:省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2位数字后加4个零表示;地市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前4位数字后加零表示;县级(及市辖区)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本身6位数字表示。后3个空格按照
单位财务或产权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填报。
9.所在地区:指建设单位实际所在地,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99)实际填列。
三、资金平衡表(财建01表)
(一)主要内容和编报方法
本表主要反映建设单位年末各种建设资金的来源、资金占用以及增减变动情况。有关项目“年初数”应根据待审查批复或已批复的上年度决算的“年末数”数字填列。
(二)主要指标解释
1.待核销基建支出:反映非经营性建设项目发生的江河清障、航道清淤、飞播造林、补助群众造林、水土保持、城市绿化、取消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费、项目报废等不能形成资产部分的投资支出。本项目根据“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经营性项目不填该项目。
2.转出投资:反映非经营性项目为项目配套而建成的、产权不归本单位的专用设施的实际成本。本项目根据“转出投资”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经营性项目不填该项目。
3.本年国债专项资金补助:反映建设单位本年收到由财政部门发行国债安排的专项资金补助。本项目根据“基建拨款——本年国债专项资金补助”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4.本年专项建设基金拨款:反映建设单位本年收到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专项建设基金的拨款。本项目根据“基建拨款——本年专项建设基金拨款”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5.项目资本:反映管理经营性项目的建设单位取得的投资者投入的项目资本,分别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等组成。本项目根据“项目资本”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6.项目资本公积:反映管理经营性项目的建设单位取得的项目资本公积,包括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额超过其注册的资本的差额、接受捐赠的财产等。本项目根据“项目资本公积”的年末余额填列。
7.基建投资借款:反映建设单位为完成基建计划按规定借入的各种投资借款的期末余额。根据“基建投资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其中:国债转贷资金单独列示。
(三)表内平衡关系
1行=(2+7+8+9)行;2行=(3+4+5+6)行;9行=(10+11+12+13)行;15行≥16行;17行≥18行;19行=(20+21+22+23+24+25)行;27行=(30+31+32)行;30行=(28-29)行;38行=(1+14
+15+17+19+26+27)行;39行=(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行;56行≥57行;57行≥58行;61行=(62+63+64+65+66+67+68)行;69行=(70+71+72+73
)行;76行=(39+54+55+56+59+60+61+69+74+75)行=38行。
四、基建投资表(财建02表)
(一)本表内容
本表主要反映建设项目自开始建设到本年年末止累计拨入、借入的基本建设资金以及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
本表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建设项目的概算数;第二部分反映自开始建设到年末止累计拨入、借入的基本建设投资数额;第三部分反映自开始建设到年末止累计发生的基本建设支出数额,包括累计已移交资产和在建工程等;第四部分反映建设项目性质和类型。
本表要求建设单位将管理的所有项目逐项填列,上报的数据软件中应包括所有分项内容,上报的报表只要求汇总表。
(二)主要指标解释
1.项目性质:按建设项目属于新建、扩建、续建或其他等类别分别填列。
2.项目类型:按项目属经营性还是非经营性填列,其中经营性项目分别按实行法人责任制和未实行法人责任制选择填列。
(三)表内和表间平衡关系
1.表内关系:3栏≥(4+6+7+8+9+11)栏;4栏≥5栏;12栏=(13+14+15+16+17+18+19)栏。
2.表间关系:(13+14+15+16)栏合计数≥01表2行;17栏合计数=01表9行年末数;18栏合计数≥01表7行;19栏合计数≥01表8行。
五、待摊投资明细表
(一)本表内容
本表反映建设单位发生的构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并按规定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支出的明细情况。表中宾栏的“本年数”栏按照待摊投资的各项目当年借方或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累计数”栏按照各项目自项目开始建设起到本年末累计发生数填列。
(二)主要指标解释
1.借款利息:反映建设单位使用投资借款发生的借款利息。本项目应根据“待摊投资——借款利息”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其中,使用基建基金借款发生的资金占用费还应单独反映。
2.财政贴息资金:反映建设单位收到财政拨入的应冲减利息支出的贴息资金。本项目应根据“待摊投资——借款利息”科目的本年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3.存款利息收入:反映建设单位将款项存入银行所实现的利息收入。本项目应根据“待摊投资——借款利息”科目的本年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4.已摊销数:反映建设单位自项目开工到本年末止已经摊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或核销的待摊投资额。
(三)表内和表间平衡关系
1.表内关系:(1+2+3+4+5+6+7+8+9+10+11+12-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行=32行。
2.表间关系:32行“累计数”-33行“累计数”=01表12行年末数。
六、基建借款情况表
(一)本表内容
本表反映建设单位年度各种基本建设借款的借入、归还、转入资本金及豁免等情况,用以检查年度基建投资借款计划和其他借款计划的执行情况。
(二)主要指标解释
1.商业银行投资借款:反映建设单位借入的商业银行发放的基建投资借款。本项目由“基建投资借款”科目的明细项分析填列。
2.本年贷款转资本金数:反映建设单位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计投资〔1996〕2801号、〔1998〕815号、财政部财基字〔1995〕747号、〔1998〕170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将相应的“拨改贷”等借款类建设资金本、息余额转为资本金的数额。
本项目根据有关科目的年末余额分析填列。
(三)表内和表间关系
1.表内关系:1栏+(2+3)栏-(4+5)栏-(6+7)栏-(8+9)栏=10栏;1行=(2+3+5+8+9+10+11+12+13+14+15+16)行;3行≥4行;5行≥(6+7)行;17行≥18行;(1+17+19+20)行=21行。
2.表间关系:10栏1行=01表57行。
七、主要指标表
(一)本表内容
本表主要综合反映建设项目的总概算情况,包括基建计划投资、实际支出、资金结余、以及建设资金各项来源渠道等内容。本表由年度财务核算的各有关总账、明细账以及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资料分析填列。
(二)主要指标解释
1.国有资产总额:反映建设单位年末占有的国有资产总量。包括累计基建拨款、国有项目资本、国有项目资本公积及上级拨入资金、国有留成收入的年末余额。
2.累计基建拨款:反映建设单位从项目开始建设到本年末止的国家各项基建拨款的累计金额。本项目根据“基建拨款合计”的年末余额填列。
3.国有项目资本:反映建设单位项目资本中属国家及国有企业、单位投资形成的部分。本项目根据“项目资本”的年末余额分析填列。
4.国有项目资本公积:反映建设单位项目资本公积中属国家及国有企业、单位的部分。本项目根据“项目资本公积”的年末余额分析填列。
5.国有投资形成的交付使用资产:反映建设单位当年交付使用资产中由基建拨款、国有项目资本、国有项目资本公积形成的部分。本项目由“交付使用资产”科目的年末余额分析填列。
6.国有投资形成待核销投资:反映建设单位当年核销资产中由基建拨款、国有项目资本、国有项目资本公积形成的部分。本项目由“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的年末余额分析填列。
7.国有投资形成的转出投资:反映建设单位当年转出投资中由基建拨款、国有项目资本、国有项目资本公积形成的部分。本项目由“转出投资”科目的年末余额分析填列。
8.上级拨入资金:反映建设单位收到投资单位(主管部门或企业)投入的供建设单位组织管理基建活动使用的资金余额,本项目由“上级拨入资金”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9.国有留成收入:反映建设单位年末各项留成收入中属国有的部分。管理经营性项目的建设单位,在项目资本中有非国有法人单位投资时,按比例给予计算扣除。本项目由“留成收入”科目的年末余额分析填列。其他各项指标仍按2000年的口径填列。
(三)表内和表间平衡关系
1.表内关系:1行=(2+4)行;2行≥3行;9行≥10行;14行=(15+19+25+29+30)行;15行=(16+17+18)行;19行=(20+23+24)行;20行≥(21+22)行;25行=(26+27+28)行;31行=(32+33+3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型养路机械验收规则(试行)

铁道部


大型养路机械验收规则(试行)
铁道部

总 则
第一条 大型养路机械是进行铁道线路整修作业的专用设备。机械设备及配件的验收工作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机械及配件质量,确保行车及作业安全,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验收工作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执行部颁各类大型养路机械及配件的制造、修理的有关规程、设计图纸和规定的技术标准,以确保大型养路机械及配件的制造、修理质量不断提高。
第三条 验收工作要充分发挥各有关单位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岗位责任制的作用,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保证验收规则的正确贯彻执行。验收人员必须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既要坚持原则认真把关,又要积极攻关,协同有关单位搞好全面质量管理。

第一章 验收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四条 为了加强大型养路机械及配件的质量管理,铁道部工务局负责大型养路机械的验收管理工作,经部批准在有关工厂设立铁道部驻厂验收室。
验收室是部派驻工厂的专业验收机构,负责管理与执行大型养路机械及配件的验收工作。验收人员是代部验收大型养路机械及配件的代表。
第五条 驻厂验收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团、工会的组织关系和活动,人事档案管理等,委托所在工厂党委领导。驻厂验收室的技术业务工作,由铁道部工务局领导。
第六条 驻厂验收室人员的任免、调转、奖惩等事宜,由铁道部工务局负责办理(其中验收室主任由部人事司任免)。

第二章 验收室的编制定员和验收人员的选任
第七条 验收室的编制定员:
铁道部驻厂验收室设主任(副主任)和验收员。
驻厂验收室的定员本着精干、高效原则确定,要满足正常生产秩序的要求,胜任代部验收的任务,为提高质量、保证安全提供组织基础。验收室的定员要根据大型养路机械结构繁简、机械类型、任务大小、生产班次、验收范围和专业分工,由工厂与驻厂验收室查定,报铁道部工务局核
查。
第八条 驻厂验收室主任、验收员要保持相对稳定。驻厂验收人员未经部工务局同意,不得任意抽调从事其他工作。
第九条 验收人员的选任:
一、驻厂验收人员由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熟悉大型养路机械及其配件的构造、性能、造修工艺和运用技术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二、驻厂验收室主任由懂技术的副处级或科级干部担任。
第十条 选任的验收人员原有技术职称继续保留,以后技术职称的晋升按照技术人员晋升的规定委托所在单位考核,报部核批。驻厂验收人员应参加所在单位内外有关科技活动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技术业务水平
第十一条 驻厂验收人员必须熟知下列有关规程与技术文件:
一、大型养路机械的构造性能。
二、大型养路机械、配件的制造和修理及加装改造的有关图纸、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工厂标准、技术条件和工艺文件。
三、主要零部件的制造、修理工艺和技术条件。
四、各种检查工具、测试仪表的使用方法。
五、大型养路机械及部件的质量检查、性能试验的标准和方法。
六、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管理方法的有关内容。

第三章 验收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方法
第十二条 验收人员与所在单位的工作关系:
一、驻厂验收室主任要定期向所在单位的党委和领导汇报工作,并定期参加工厂召开的厂验、检验联席会议,讨论有关机械质量的关键问题,并相应作出改进产品质量的决定。
二、驻厂验收室应参加所在单位集体和个人的劳动竞赛,享受集体和个人奖励。受奖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报部工务局备案。
三、所在单位对驻厂验收人员应提供办公地点、通讯设施、办公用具、图纸文件、技术资料、检测工具等各种工作必需品。驻厂验收人员的各种生活福利待遇,应不低于工厂同类人员的水平,政治上与工厂同类人员同待遇。驻厂验收室经费管理办法按铁道部工务局和铁道部财务司工机
〔1991〕30号文件办理。
第十三条 验收工作范围:
驻厂验收室应对工厂制造、修理的大型养路机械及配件产品进行全面竣工验收,并对下列工序及部件进行竣工验收:
一、大型捣固车
1.主车架、材料车架、转向架构架竣工;
2.轮对、车轴齿轮箱竣工及台架试验;
3.转向架组装竣工;
4.捣固装置组装竣工及台架试验;
5.分动齿轮箱组装竣工及台架试验;
6.“GVA”、电路板、显示屏、记录仪、传感器、电子摆、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接收装置竣工(新造车组装时,以制造厂出厂验收合格证为准);
7.发动机、液力变矩器、动力换档箱单机试验(新造车组装时,以制造厂出厂验收合格证为准);
8.主要液压元件的单件试验(新造车组装时,以制造厂验收合格证为准);
9.主要制动、气动元件的单位件试验(新造车组装时,以制造厂出厂验收合格证为准);
10.整机落成后的静态试验;
11.线路运行试验;
12.作业性能试验。
二、配碴整形车
1.主车架竣工;
2.轮对、车轴齿轮箱竣工及台架试验;
3.分动齿轮箱竣工及台架试验;
4.发动机试验(新造车组装时,以制造厂出厂合格证为准);
5.主要液压元件单件试验(新造车组装时,以制造厂出厂合格证为准);
6.主要气动、制动元件单件试验(新造车组装时,以制造厂出厂合格证为准);
7.整机落成后的静态试验;
8.线路运行试验;
9.作业性能试验。
三、动力稳定车
1.主车架、转向架构架竣工;
2.轮对、车轴齿轮箱竣工及台架试验;
3.转向架组装竣工;
4.分动齿轮箱组装竣工及台架试验;
5.稳定装置组装竣工及台架试验;
6.发动机、液力变矩器、动力换档箱单机试验(新造车组装时,以制造厂出厂合格证为准);
7.电路板、传感器、电子摆、计算机组装竣工(新造车组装时,以制造厂出厂合格证为准);
8.主要液压元件单件试验(新造车组装时,以制造厂出厂合格证为准);
9.主要气动、制动元件单件试验(新造车组装时,以制造厂出厂合格证为准);
10.整机落成后的静态试验;
11.线路运行试验;
12.作业性能试验。
四、大型清筛机
1.主车架、转向架构架竣工;
2.轮对、车轴齿轮箱组装竣工及台架试验;
3.转向架组装和竣工试验;
4.分动齿轮箱组装和台架试验;
5.挖掘、筛分、输送装置竣工;
6.发动机、动力换档减速箱单机试验(新造车组装时,以制造厂出厂合格证为准);
7.主要液压元件单件试验(新造车组装时,以制造厂出厂合格证为准);
8.主要气动、制动元件单件试验(新造车组装时,以制造厂出厂合格证为准);
9.机械落成后的静态试验;
10.线路运行试验;
第十四条 验收标准:
大型养路机械的制造、修理标准由设计单位和工厂起草,报铁道部审核批准成为部颁标准。国标和部标是厂、验双方必须遵守的技术标准。厂标必须保证达到国标和部标的技术要求,并认真考虑用户检修时的工艺便利。
一、新造产品,按照部审批的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及有关规定作为验收的依据;产品已经部级鉴定同意批量生产,其重要结构、零部件的设计图纸需要更改时,须与验收室协商,必要时报部审批;技术依据不足时,工厂可编暂行技术文件并征求验收室同意,报部核备,作为暂时验收依
据。
二、大型养路机械修理,应按修理规程实施。尚未修订规程的,有关工厂、段可参照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制订暂行规程,征求部驻厂验收室同意,报部核备,作为验收依据。
三、供外机械配件,需要进行装机性能试验的主要零、部件,必须按照试验大纲进行台架试验,经检查人员检查合格后,进行验收。若技术标准短缺时可按一、二办法处理。
四、驻厂验收室要积极支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在装机前,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试验。需经装机进行试验的应与验收室取得联系,指定专机进行,并在机械履历簿内注明,其中关系到行车、作业安全的,厂、验双方须报部核备(新造机械必须带有机械履历簿)。
五、对革新、改造、科研的重要项目,要装机经过一定走行公里或作业公里数考核的,必须先在机下按规定的程序试验合格,在装机时要提出试验规范,协商驻厂验收室,指定专机进行,并在机械履历簿内注明。考验合格后由局、厂会同有关单位进行鉴定,经报部批准后方可普遍推行
。大型养路机械是线路作业使用的机械,为了保证行车、作业安全,不准边试验、边生产、边使用。
六、根据用户需求,须全部定机型上加装、改造使其具有其他功能时,在不影响原机性能、质量情况下,可在厂、用双方签定的合同中注明,按厂、用双方的协议,由工厂检验。加装、改造部分,须与驻厂验收室商量,必要时报部审批。
七、新造、修理大型养路机械,若某些问题在设计图纸、技术文件中没有明确数据时,由厂、验双方商订技术条件,实事求是地加以解决,并将此技术条件报部核备,作为以后的验收依据。
由于客观原因,工厂尚达不到规定技术标准的个别情况,在不影响安全、性能和互换的前提下,由工厂总工程师负责处理,将问题在机械履历簿内注明,总工程师签章,并由工厂说明理由,提出改进措施和执行期限报告,报部核批。
第十五条 产品交验:
一、驻厂验收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发〔1979〕189号文件精神,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本规定的验收范围及标准验收机械和配件。不符合标准者,不列入计划完成数,不计产值,不准出厂。
二、驻厂验收员要参加交车会议,在有关记录上签章,以作为机械的验收依据。
三、机械线路运行性能试验、出厂验收和最终验收
1.接车人员是驻厂验收员的助手,协助验收员工作,当接车人员对机械质量有意见时,应及时向验收员提出,经验收员审核、纳入验收员意见,一同交给工厂处理。
2.机械落成后,先由工厂检查科进行检查,其技术状态符合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才能进行线路运行和性能试验。届时由工厂与铁路局联系,工厂主持,派司机操纵,厂检查员检测记录,驻厂验收员、接车人员参加监测。如接车人员未准时到厂,则由驻厂验收员代理,并将线路运行
和性能试验情况转告接车人员。
3.线路运行和性能试验后,必须将工厂检查科及驻厂验收员所提出的缺陷全部消除,经厂检查员检查合格后,工厂交车代表须将“机械质量合格证”,“整机及主要部件的试验报告及检测记录”,一并作为交车文件提交驻厂验收室,申请验收。驻厂验收室将交车文件审查、复核后,
验收员正式进行出厂验收。
4.驻厂验收员在验收中提出的不良处所交工厂全部消除后,验收员确认机械符合质量(包括油漆)规定全部竣工,随机文件资料、机械履历簿、备件、工具等全部齐全,由工厂填写“机械出厂证书”交驻厂验收室及验收员签章,办理交接手续。“机械质量合格证”、“整机及主要部
件的试验报告及检测记录”和“机械出厂证书”,须由工厂复制四份,交机械配属单位、工厂、驻厂验收室各一份,一份报部工务局。
银行凭驻厂验收室及验收员签章的“机械出厂证书”付款。外资采购的机械和不能在厂内进行全面性能试验的机械,付款方式按合同和有关规定办理。
5.机械经厂内验收获得“机械出厂证书”后,可包装、捆扎,经工厂检查员检查认为安全可靠,工厂按部铁工务函〔1991〕162号文件规定办理运输手续(经部驻厂验收室验收后不再办理过轨检查),并与机械配属单位办理大型养路机械出厂交接书。
6.机械到达配属单位后,单位应及时通知工作和驻厂验收室。最终验收工作主要进行作业性能检验,试验场地由配属单位负责解决,并为验收员、工厂人员提供工作生活方便。机械作业性能符合验收标准或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由配属单位、工厂、验收员代表签发“机械验收证书”
一式四份,发配属单位、工厂、驻厂验收室各一份,一份报部工务局。“机械验收证书”的签字日期即为机械通过验收和保证期开始的日期。
四、中间工序检查及部件竣工交验,由工厂检查员确认合格,驻厂验收员验收,并在合格证上签章,允许装机或流入下工序。
五、须经验收出厂的供外配件,由工厂检查员检查合格,驻厂验收员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并核对技术证件,打上验收员的代号标记,在合格证上签章,方能装机和出售。
六、驻厂验收员在验收中发现的故障和问题应及时提出质量反馈通知单,并按不合格统计上报,工厂应指定专人负责消除故障和处理问题之后,再次向验收室申请交验,验收合格才能报竣工。
七、大型养路机械销售到路外或由路外工厂提供的装机零部件、供外配件,根据原国家经济委员会经发(1983)661号文件规定精神要收取验收费。收费标准、办法及验收费的分配,按铁道部机务局机验〔1988〕62号文件办理。路内单位由部驻厂验收室与扩散总成、配件
的生产单位或总成的修理单位双方协商处理。
第十六条 机械在出厂回送途中,发生故障不宜继续运行时,应由工厂迅速派员处理,并根据故障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回送。如须回厂修理时,即组织送厂,到厂后驻厂验收室鉴定,属工厂责任者,由工厂返修,不属工厂责任者,工厂应尽快修复,驻厂验收室电告责任单位负担修理费用

第十七条 机械在使用中发生故障现场无法修复时,应送厂修理。机械到厂后,由驻厂验收室负责组织工厂及所属局、段共同研究分析,判明责任。属工厂责任者,按返厂修处理,属于机械段责任者,按局部修处理。在判明责任上,意见有分歧时,报部核批。
第十八条 验收人员要经常深入车间和班组,了解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工厂有关人员共同研究,提出改进意见,促使问题尽快解决;驻厂验收人员要认真听取各局、厂、段对验收工作的意见,验收室要每年定期派员或发函到各局、厂、段了解验收工作情况
,不断改进验收工作。
第十九条 做好接送车人员的管理工作:
一、工厂要做好接送车人员的接待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二、接送车人员入厂后要持“接送车人员介绍信”向驻厂验收室报到。接送车人员在厂期间受验收室的领导,并应遵守工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项制度。
三、驻厂验收室要重视接送车人员对机械质量的要求,认真进行研究,由厂验双方按接送车会议的协议进行处理。
四、各铁路局要大力支持驻厂验收室的工作,教育接送车人员认真执行本规则的规定。
五、接送车人员在厂工作期间,局、段对机械质量的各项要求驻厂验收室要协助解决。
六、接送车人员在厂工作期间,有显著成绩或对提高机械质量有特殊贡献者,驻厂验收室应以书面材料建议有关铁路局、段予以表扬或奖励。若在厂期间不遵守劳动纪律,不服从驻厂验收室领导,情节严重者,验收室可与有关铁路局、段联系将其召回,并另派人员接车。
七、凡经驻厂验收室验收签章的机械,接车人员要按规定时间接车出厂,若有不同意见,可由验收室在质量季报中向部工务局反映,但不能因此延误出厂。
第二十条 驻厂验收室要定期召开业务工作会议,研究改进工作,充分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之成为思想好、干劲大、团结紧和技术精的集体。
第二十一条 部工务局要经常检查与督促驻厂验收室人员的工作。驻厂验收人员要按照干部考核的规定,由部工务局安排考核。
第二十二条 驻厂验收室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验收人员的技术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技术理论水平。
第二十三条 驻厂验收人员应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验收室主任要经常了解验收人员的工作、思想情况,注意总结好人好事,对成绩显著或有特殊贡献者,报部工务局给予表扬或奖励;对不按标准验收产品的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
第二十四条 驻厂验收人员因公外出,经验收室主任同意,由部工务局核准办理公用乘车证,其他有关事宜在所在单位办理。验收人员的其他假别须经验收室主任批准后才能离开工作岗位。
第二十五条 驻厂验收室的公章及验收员的图章、钢印或代号标记要上报部工务局批准、工厂和当地银行备案。
第二十六条 驻厂验收室每季应书面向部工务局汇报工作,并抄报工厂上级单位。对有关行车、作业安全及质量重大问题,要随时发现随时上报,并抄报工厂上级单位。驻厂验收室对工厂质检人员,在产品质量提高方面有贡献者,可向工厂提出表扬和奖励的建议。对产品质量不负责任
,造成质量事故者,验收室可向工厂提出批评或处分的建议。

第四章 段修机械的暂行验收办法
第二十七条 各铁路局大型养路机械段,设兼职验收员。兼职验收员按专业分工由所在单位指定本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在单位领导下进行工作。兼职验收员负责管理与执行段修机械、总成的验收工作,其技术业务工作由部工务局指定的驻厂验收室进行指导。机械段将兼职验收人
员的名单报铁路局的驻厂验收室备案。
第二十八条 各机械段兼职验收员按年修、项修规程验收段修机械。暂未制订年修、项修规程的机械,机械段可参照机械出厂验收项目确定验收范围,报铁路局和部工务局指定的驻厂验收室核备。段修机械属于上述第十四条第七项情况的,比照上述规定办理,并报铁路局核批。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则(试行)由铁道部工务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993年3月30日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关于芜湖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统收统支实施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关于芜湖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统收统支实施办法的通知
芜政办〔2005〕3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人行制定的《芜湖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市级统筹统收统支实施办法》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五年九月三十日
  
  芜湖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统收统支
  市劳动保障局 市财政局 市人行
   (二OO五年八月)
  
  根据《芜湖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芜政〔2004〕50号)文件精神,从2005年7月我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开始对养老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统一支付。
  一、统一养老保险政策
  1.从2006年起,市、县、区养老保险企事业单位费率逐步统一到20%;2005年始职工个人缴费费率统一为8%。城镇个体经营者(包括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业主和雇工)缴费费率为20%,其中:雇工个人缴纳8%。
  2.缴费单位以全部职工(或从业人员)月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如缴费单位工资总额低于全部参保人员缴费基数之和,按全部参保人员缴费基数之和确定。缴费个人按照上年度本人月平均收入作为当年6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的缴费基数。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缴;高于全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300%计缴。
  3.市级统筹后,县、区不得出台相关地方性规定,已出台的进行清理规范。
  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1.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标准和管理流程由市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制定。养老保险基金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
  2.市、县、区负责本级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欠费清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工作。
  3.实行市级统筹后,县、区政府仍作为本级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的第一责任人,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4.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入。
  三、建立和完善目标考核体系
  1.市政府建立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联席会议制度,在分管领导的召集下,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人行等部门定期协调解决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和市级统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保险基金征缴。
  2.市政府下达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基金征收任务,下达年度考核目标。市劳动保障局会同财政局组织考核,确定转移支付的方案。
  3.因国家政策调整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引起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较大变动时,经市级统筹联席会议审定,可对相应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同时按预算管理程序相应调整当年预算。
  四、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一由地税部门负责征收。由市级统一管理,分级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
  2.征收的养老保险基金,直接进入同级人民银行国库,县、区人行国库按月将养老保险基金上划到市人行国库。市财政部门按收入进度划入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3.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当年预算,每月5日前向市财政申报用款计划,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将资金分别拨付到市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户”和县、区“基本养老保险财政专户”。
  4.各县、区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前结余资金仍留各县、区,可用于弥补本级财政以后年度应承担的缺口。
  五、基金收支缺口的承担办法
  1.每年市、县、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目标为依据,编制基本养老保险年度预算。市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汇总审核并经市财政复核,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县、区预算收支结余或缺口在使用中央、省财政转移支付以后,由市、县、区按比例分成或分担,比例一年一定。
  2.县、区预算收支结余的分成部分和超预算征收部分可用于弥补财政应承担的基金缺口,也可结转下年使用。
  3.各县、区因未完成预算而增加的收支缺口资金,由县、区自行承担,可在上年基金结余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县、区财政予以弥补。
  六、其他
  1.实行市级统筹后,各县、区新增退休人员及养老金调整,均须按月报市劳动保障局备案。
  2.市劳动保障部门每年应向县、区公布市级统筹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3.本实施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